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 31-40 篇 (含注音 + 音频 + 建议收藏)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 21-30 篇 (含注音 + 音频 + 建议收藏)
简介
普通话短文朗读是从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50篇中随机选取一篇,
注意⚠️:这是官方提供的通用 50篇(其中10篇,其他编目见其他文章),但不同省市不同地区在教材选篇上会有细微调整,建议备考的同学以实际考试地区提供的作品为准
考试评分细则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卷结构及评分细则
这一项考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重点考查语音、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等。这一项在测试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应试人事先必须投入精力,认真准备。
应试人在这一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发音准确清晰,避免漏字、添字、错字。
-
2、不能回读,即使发现某个字读错了,也不要重读。回读会造成不连贯,测试员会扣分。
-
3、不要出现字化、词化的现象。很多应试人在朗读时,为了读准,一个字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着读,听起来很不流畅,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感觉。
-
4、重视语调问题,要自然流畅,不要带朗诵腔、播音腔,因为一旦把握不好,会使人感到太夸张、不自然。另外,还要注意方言语调的纠正,特别是轻重音的问题。方言语调主要表现在字调、句调、轻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要想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在纠正方言语调上下大工夫。
-
5、语速要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应试人对所读作品不熟,或普通话水平较差时,为了每个字都读对,就会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导致语速过慢;而当心情过于紧张时,语速会过快。这样都会失分。语速过快还容易漏字、添字、吃字。
-
6、注意“儿”的处理,要判断什么时候读成儿化韵,什么时候直接把“儿”音节读出来。
-
7、叠字形容词中的ABB式、AABB式,除部分口语中习惯读变调的情况外,其他的在朗读中都可以读变调。
-
8、停顿、断句要得当,否则可能造成歧义或割裂句子的完整
作品三十一《苏州园林》
(一)音频
(二)短文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节选自苏州园林(叶圣陶)
(三)重点词汇
对称(duì chèn)
讲究(jiǎng jiū)
池沼(chí zhǎo)
重峦叠嶂(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丘壑(qiū hè)
宽敞(kuān chǎng)
布置(bù zhì)
砌(qì)
屈曲(qū qū)
(四)短文(含注音)
我 国 的 建 筑, 从 古 代 的 宫 殿 到 近 代 的 一 般 住 房, 绝 大 部 分 是 对 称 的, 左 边 怎 么 样, 右 边 也 怎 么 样。 苏 州 园 林 可 绝 不 讲 究 对 称, 好 像 故 意 避 免 似 的。 东 边 有 了 一 个 亭 子 或 者 一 道 回 廊, 西 边 决 不 会 来 一 个 同 样 的 亭 子 或 者 一 道 同 样 的 回 廊。 这 是 为 什 么? 我 想, 用 图 画 来 比 方, 对 称 的 建 筑 是 图 案 画, 不 是 美 术 画, 而 园 林 是 美 术 画, 美 术 画 要 求 自 然 之 趣, 是 不 讲 究 对 称 的。
苏 州 园 林 里 都 有 假 山 和 池 沼。
假 山 的 堆 叠, 可 以 说 是 一 项 艺 术 而 不 仅 是 技 术。 或 者 是 重 峦 叠 嶂, 或 者 是 几 座 小 山 配 合 着 竹 子 花 木, 全 在 乎 设 计 者 和 匠 师 们 生 平 多 阅 历, 胸 中 有 丘 壑, 才 能 使 游 览 者 攀 登 的 时 候 忘 却 苏 州 城 市, 只 觉 得 身 在 山 间。
至 于 池 沼, 大 多 引 用 活 水。 有 些 园 林 池 沼 宽 敞, 就 把 池 沼 作 为 全 园 的 中 心, 其 他 景 物 配 合 着 布 置。 水 面 假 如 成 河 道 模 样, 往 往 安 排 桥 梁。 假 如 安 排 两 座 以 上 的 桥 梁, 那 就 一 座 一 个 样, 决 不 雷 同。
池 沼 或 河 道 的 边 沿 很 少 砌 齐 整 的 石 岸, 总 是 高 低 屈 曲 任 其 自 然。 还 在 那 儿 布 置 几 块 玲 珑 的 石 头, 或 者 种 些 花 草。 这 也 是 为 了 取 得 从 各 个 角 度 看 都 成 一 幅 画 的 效 果。 池 沼 里 养 着 金 鱼 或 各 色 鲤 鱼, 夏 秋 季 节 荷 花 或 睡 莲 开 放, 游 览 者 看 “ 鱼 戏 莲 叶 间 ”, 又 是 入 画 的 一 景。
作品三十二《泰山极顶》
(一)音频
(二)短文
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
我去爬山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同伴们都欣喜地说:“明天早晨准可以看见日出了。”我也是抱着这种想头,爬上山去。
一路从山脚往上爬,细看山景,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却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在画卷中最先露出的是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筑岱宗坊,慢慢地便现出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还会有多深多奇。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细的人物。王母池旁的吕祖殿里有不少尊明塑,塑着吕洞宾等一些人,姿态神情是那样有生气,你看了,不禁会脱口赞叹说:“活啦。”
画卷继续展开,绿阴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便来到对松山。两面奇峰对峙着,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都有上千岁了,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来到这儿,你不妨权当一次画里的写意人物,坐在路旁的对松亭里,看看山色,听听流//水和松涛。
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却又像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稿本。
——节选自《泰山极顶》(杨朔)
(三)重点词汇
极顶(jí dǐnɡ)
奇景(qí jǐnɡ)
云彩丝儿(yún cai sīr)
想头(xiǎnɡ tou)
倒展(dào zhǎn)
露出(lòu chū)
岱宗坊(Dài zōnɡ fānɡ)
斗母宫(Dǒu mǔ ɡōnɡ)
经石峪(Jīnɡ shí yù)
明塑(mínɡ sù)
森森(sēn sēn)
柏洞(Bǎi dònɡ)
露面(lòu miàn)
不禁(bù jīn)
对峙着(duì zhì zhe)
权当(quán dànɡ)
(四)短文(含注音)
泰 山 极 顶 看 日 出, 历 来 被 描 绘 成 十 分 壮 观 的 奇 景。 有 人 说: 登 泰 山 而 看 不 到 日 出, 就 像 一 出 大 戏 没 有 戏 眼, 味 儿 终 究 有 点 寡 淡。
我 去 爬 山 那 天, 正 赶 上 个 难 得 的 好 天, 万 里 长 空, 云 彩 丝 儿 都 不 见。 素 常 烟 雾 腾 腾 的 山 头, 显 得 眉 目 分 明。 同 伴 们 都 欣 喜 地 说: “明 天 早 晨 准 可 以 看 见 日 出 了。” 我 也 是 抱 着 这 种 想 头, 爬 上 山 去。
一 路 从 山 脚 往 上 爬, 细 看 山 景, 我 觉 得 挂 在 眼 前 的 不 是 五 岳 独 尊 的 泰 山, 却 像 一 幅 规 模 惊 人 的 青 绿 山 水 画, 从 下 面 倒 展 开 来。 在 画 卷 中 最 先 露 出 的 是 山 根 底 那 座 明 朝 建 筑 岱 宗 坊, 慢 慢 地 便 现 出 王 母 池、 斗 母 宫、 经 石 峪。 山 是 一 层 比 一 层 深, 一 叠 比 一 叠 奇, 层 层 叠 叠, 不 知 还 会 有 多 深 多 奇。 万 山 丛 中, 时 而 点 染 着 极 其 工 细 的 人 物。 王 母 池 旁 的 吕 祖 殿 里 有 不 少 尊 明 塑, 塑 着 吕 洞 宾 等 一 些 人, 姿 态 神 情 是 那 样 有 生 气, 你 看 了, 不 禁 会 脱 口 赞 叹 说: “活 啦。”
画 卷 继 续 展 开, 绿 阴 森 森 的 柏 洞 露 面 不 太 久, 便 来 到 对 松 山。 两 面 奇 峰 对 峙 着, 满 山 峰 都 是 奇 形 怪 状 的 老 松, 年 纪 怕 都 有 上 千 岁 了, 颜 色 竟 那 么 浓, 浓 得 好 像 要 流 下 来 似 的。 来 到 这 儿, 你 不 妨 权 当 一 次 画 里 的 写 意 人 物, 坐 在 路 旁 的 对 松 亭 里, 看 看 山 色, 听 听 流 水 和 松 涛。
一 时 间, 我 又 觉 得 自 己 不 仅 是 在 看 画 卷, 却 又 像 是 在 零 零 乱 乱 翻 着 一 卷 历 史 稿 本。
作品三十三《天地九重》
(一)音频
(二)短文
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地理知识告诉我,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覆盖着海洋,我果然看到了大片蔚蓝色的海水,浩瀚的海洋骄傲地披露着广阔壮观的全貌,我还看到了黄绿相间的陆地,连绵的山脉纵横其间;我看到我们平时所说的天空,大气层中飘浮着片片雪白的云彩,那么轻柔,那么曼妙,在阳光普照下,仿佛贴在地面上一样。海洋、陆地、白云,它们呈现在飞船下面,缓缓驶来,又缓缓离去。
我知道自己还是在轨道上飞行,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怀抱,冲向宇宙的深处,然而这也足以让我震撼了,我并不能看清宇宙中众多的星球,因为实际上它们离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很多都是以光年计算。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宇宙的广袤真实地摆在我的眼前,即便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个飞天的人我已经跑到离地球表面四百公里的空间,可以称为太空人了,但是实际上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仅像一粒尘埃。
虽然独自在太空飞行,但我想到了此刻千万//中国人翘首以待,我不是一个人在飞,我是代表所有中国人,甚至人类来到了太空。我看到的一切证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认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就拿出太空笔,在工作日志背面写了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以此来表达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节选自天地九重(杨利伟)
(三)重点词汇
黑幕上(hēi mù shànɡ)
浑身(hún shēn)
心魄(xīn pò)
披露着(pī lù zhe)
相间(xiānɡ jiàn)
呈现(chénɡ xiàn)
轨道上(ɡuǐ dào shàng)
因为(yīn wèi)
广袤(ɡuǎnɡ mào)
即便(jí biàn)
尘埃(chén āi)
(四)短文(含注音)
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地理知识告诉我,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覆盖着海洋,我果然看到了大片蔚蓝色的海水,浩瀚的海洋骄傲地披露着广阔壮观的全貌,我还看到了黄绿相间的陆地,连绵的山脉纵横其间;我看到我们平时所说的天空,大气层中飘浮着片片雪白的云彩,那么轻柔,那么曼妙,在阳光普照下,仿佛贴在地面上一样。海洋、陆地、白云,它们呈现在飞船下面,缓缓驶来,又缓缓离去。
我 知 道 自 己 还 是 在 轨 道 上 飞 行, 并 没 有 完 全 脱 离 地 球 的 怀 抱, 冲 向 宇 宙 的 深 处, 然 而 这 也 足 以 让 我 震 撼 了, 我 并 不 能 看 清 宇 宙 中 众 多 的 星 球, 因 为 实 际 上 它 们 离 我 们 的 距 离 非 常 遥 远, 很 多 都 是 以 光 年 计 算。 正 因 为 如 此, 我 觉 得 宇 宙 的 广 袤 真 实 地 摆 在 我 的 眼 前, 即 便 作 为 中 华 民 族 第 一 个 飞 天 的 人 我 已 经 跑 到 离 地 球 表 面 四 百 公 里 的 空 间, 可 以 称 为 太 空 人 了, 但 是 实 际 上 在 浩 瀚 的 宇 宙 面 前, 我 仅 像 一 粒 尘 埃。
虽 然 独 自 在 太 空 飞 行, 但 我 想 到 了 此 刻 千 万 中 国 人 翘 首 以 待, 我 不 是 一 个 人 在 飞, 我 是 代 表 所 有 中 国 人, 甚 至 人 类 来 到 了 太 空。 我 看 到 的 一 切 证 明 了 中 国 航 天 技 术 的 成 功, 我 认 为 我 的 心 情 一 定 要 表 达 一 下, 就 拿 出 太 空 笔, 在 工 作 日 志 背 面 写 了 一 句 话: “ 为 了 人 类 的 和 平 与 进 步, 中 国 人 来 到 太 空 了。 ” 以 此 来 表 达 一 个 中 国 人 的 骄 傲 和 自 豪。
作品三十四《我的老师》
(一)音频
(二)短文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节选自我的老师(魏巍)
(三)重点词汇
一点啊(yì diǎn na)
大伙(dà huǒr)
怎么会(zěn me huì)
一块(yí kuàir)
云头(yún tóu)
察觉(chá jué)
即使(jí shǐ)
(四)短文(含注音)
最 使 我 难 忘 的, 是 我 小 学 时 候 的 女 教 师 蔡 芸 芝 先 生。
现 在 回 想 起 来, 她 那 时 有 十 八 九 岁。 右 嘴 角 边 有 榆 钱 大 小 一 块 黑 痣。 在 我 的 记 忆 里, 她 是 一 个 温 柔 和 美 丽 的 人。
她 从 来 不 打 骂 我 们。 仅 仅 有 一 次, 她 的 教 鞭 好 像 要 落 下 来, 我 用 石 板 一 迎, 教 鞭 轻 轻 地 敲 在 石 板 边 上, 大 伙 笑 了, 她 也 笑 了。 我 用 儿 童 的 狡 猾 的 眼 光 察 觉, 她 爱 我 们, 并 没 有 存 心 要 打 的 意 思。 孩 子 们 是 多 么 善 于 观 察 这 一 点 啊。
在 课 外 的 时 候, 她 教 我 们 跳 舞, 我 现 在 还 记 得 她 把 我 扮 成 女 孩 子 表 演 跳 舞 的 情 景。
在 假 日 里, 她 把 我 们 带 到 她 的 家 里 和 女 朋 友 的 家 里。 在 她 的 女 朋 友 的 园 子 里, 她 还 让 我 们 观 察 蜜 蜂; 也 是 在 那 时 候, 我 认 识 了 蜂 王, 并 且 平 生 第 一 次 吃 了 蜂 蜜。
她 爱 诗, 并 且 爱 用 歌 唱 的 音 调 教 我 们 读 诗。 直 到 现 在 我 还 记 得 她 读 诗 的 音 调, 还 能 背 诵 她 教 我 们 的 诗:
圆 天 盖 着 大 海,
黑 水 托 着 孤 舟,
远 看 不 见 山,
那 天 边 只 有 云 头,
也 看 不 见 树,
那 水 上 只 有 海 鸥 …
今 天 想 来, 她 对 我 的 接 近 文 学 和 爱 好 文 学, 是 有 着 多 么 有 益 的 影 响!
像 这 样 的 教 师, 我 们 怎 么 会 不 喜 欢 她, 怎 么 会 不 愿 意 和 她 亲 近 呢? 我 们 见 了 她 不 由 得 就 围 上 去。 即 使 她 写 字 的 时 候, 我 们 也 默 默 地 看 着 她, 连 她 握 铅 笔 的 姿 势 都 急 于 模 仿。
作品三十五《我喜欢出发》
(一)音频
(二)短文
我喜欢出发。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于是,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节选自《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三)重点词汇
羁绊(jī bàn)
巍峨(wēi é)
广袤(ɡuǎnɡ mào)
坎坷(kǎn kě)
即便(jí biàn)
庆幸(qìnɡ xìnɡ)
缤纷(bīn fēn)
热血(rè xuè)
(四)短文(含注音)
我 喜 欢 出 发 。
凡 是 到 达 了 的 地 方 , 都 属 于 昨 天 。 哪 怕 那 山 再 青 , 那 水 再 秀 , 那 风 再 温 柔 。 太 深 的 留 连 便 成 了 一 种 羁 绊 , 绊 住 的 不 仅 有 双 脚 , 还 有 未 来 。
怎 么 能 不 喜 欢 出 发 呢 ? 没 见 过 大 山 的 巍 峨 , 真 是 遗 憾 ; 见 了 大 山 的 巍 峨 没 见 过 大 海 的 浩 瀚 , 仍 然 遗 憾 ; 见 了 大 海 的 浩 瀚 没 见 过 大 漠 的 广 袤 , 依 旧 遗 憾 ; 见 了 大 漠 的 广 袤 没 见 过 森 林 的 神 秘 , 还 是 遗 憾 。 世 界 上 有 不 绝 的 风 景 , 我 有 不 老 的 心 情 。
我 自 然 知 道 , 大 山 有 坎 坷 , 大 海 有 浪 涛 , 大 漠 有 风 沙 , 森 林 有 猛 兽 。 即 便 这 样 , 我 依 然 喜 欢 。
打 破 生 活 的 平 静 便 是 另 一 番 景 致 , 一 种 属 于 年 轻 的 景 致 。 真 庆 幸 , 我 还 没 有 老 。 即 便 真 老 了 又 怎 么 样 , 不 是 有 句 话 叫 老 当 益 壮 吗 ?
于 是 , 我 还 想 从 大 山 那 里 学 习 深 刻 , 我 还 想 从 大 海 那 里 学 习 勇 敢 , 我 还 想 从 大 漠 那 里 学 习 沉 着 , 我 还 想 从 森 林 那 里 学 习 机 敏 。 我 想 学 着 品 味 一 种 缤 纷 的 人 生 。
人 能 走 多 远 ? 这 话 不 是 要 问 两 脚 而 是 要 问 志 向 。 人 能 攀 多 高 ? 这 事 不 是 要 问 双 手 而 是 要 问 意 志 。 于 是 , 我 想 用 青 春 的 热 血 给 自 己 树 起 一 个 高 远 的 目 标 。 不 仅 是 为 了 争 取 一 种 光 荣 , 更 是 为 了 追 求 一 种 境 界 。 目 标 实 现 了 , 便 是 光 荣 ; 目 标 实 现 不 了 , 人 生 也 会 因 / 这 一 路 风 雨 跋 涉 变 得 丰 富 而 充 实 ; 在 我 看 来 , 这 就 是 不 虚 此 生 。
是 的 , 我 喜 欢 出 发 , 愿 你 也 喜 欢 。
作品三十六《乡下人家》
(一)音频
(二)短文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节选自《乡下人家》(陈醉云)
(三)重点词汇
乡下(xiānɡ xia)
花儿(huā ér)
结出(jiē chū)
衬着(chèn zhe)
芍药(sháo yao)
鸡冠花(jī ɡuān huā)
绿荫(lǜ yīn)
鲜嫩(xiān nèn)
瞧见(qiáo jiàn)
(四)短文(含注音)
乡 下 人 家 总 爱 在 屋 前 搭 一 瓜 架, 或 种 南 瓜, 或 种 丝 瓜, 让 那 些 瓜 藤 攀 上 棚 架, 爬 上 屋 檐。 当 花 儿 落 了 的 时 候, 藤 上 便 结 出 了 青 的、 红 的 瓜, 它 们 一 个 个 挂 在 房 前, 衬 着 那 长 长 的 藤, 绿 绿 的 叶。 青、 红 的 瓜, 碧 绿 的 藤 和 叶, 构 成 了 一 道 别 有 风 趣 的 装 饰, 比 那 高 楼 门 前 蹲 着 一 对 石 狮 子 或 是 竖 着 两 根 大 旗 杆, 可 爱 多 了。
有 些 人 家, 还 在 门 前 的 场 地 上 种 几 株 花, 芍 药, 凤 仙, 鸡 冠 花, 大 丽 菊, 它 们 依 着 时 令, 顺 序 开 放, 朴 素 中 带 着 几 分 华 丽, 显 出 一 派 独 特 的 农 家 风 光。 还 有 些 人 家, 在 屋 后 种 几 十 枝 竹, 绿 的 叶, 青 的 竿, 投 下 一 片 浓 浓 的 绿 荫。 几 场 春 雨 过 后, 到 那 里 走 走, 你 常 常 会 看 见 许 多 鲜 嫩 的 笋, 成 群 地 从 土 里 探 出 头 来。
鸡, 乡 下 人 家 照 例 总 要 养 几 只 的。 从 他 们 的 房 前 屋 后 走 过, 你 肯 定 会 瞧 见 一 只 母 鸡, 率 领 一 群 小 鸡, 在 竹 林 中 觅 食; 或 是 瞧 见 耸 着 尾 巴 的 雄 鸡, 在 场 地 上 大 踏 步 地 走 来 走 去。
他 们 的 屋 后 倘 若 有 一 条 小 河, 那 么 在 石 桥 旁 边, 在 绿 树 荫 下, 你 会 见 到 一 群 鸭 子 游 戏 水 中, 不 时 地 把 头 扎 到 水 下 去 觅 食。 即 使 附 近 的 石 头 上 有 妇 女 在 捣 衣, 它 们 也 从 不 吃 惊。
若 是 在 夏 天 的 傍 晚 出 去 散 步, 你 常 常 会 瞧 见 乡 下 人 家 吃 晚 饭 的 情 景。 他 们 把 桌 椅 饭 菜 搬 到 门 前, 天 高 地 阔 地 吃 起 来。 天 边 的 红 霞, 向 晚 的 微 风, 头 上 飞 过 的 归 巢 的 鸟 儿, 都 是 他 们 的 好 友。 它 们 和 乡 下 人 家 一 起, 绘 成 了 一 幅 自 然、 和 谐 的 田 园 风 景 画。
作品三十七《鸟的天堂》
(一)音频
(二)短文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但是等到我的眼睛注意地看那里时,我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到。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船,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就是那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上。一切都//显得非常光明。我们的船也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在扑翅膀。
——节选自《鸟的天堂》(巴金)
(三)重点词汇
一棵(yì kē)
一部分(yí bùfen)
缝隙(fènɡ xì)
颤动(chàn dònɡ)
泊了(bó le)
扑翅(pū chì)
眼睛(yǎn jinɡ)
拨着(bō zhe)
(四)短文(含注音)
我 们 的 船 渐 渐 地 逼 近 榕 树 了。 我 有 机 会 看 清 它 的 真 面 目: 是 一 棵 大 树, 有 数 不 清 的 丫 枝, 枝 上 又 生 根, 有 许 多 根 一 直 垂 到 地 上, 伸 进 泥 土 里。 一 部 分 树 枝 垂 到 水 面, 从 远 处 看, 就 像 一 棵 大 树 斜 躺 在 水 面 上 一 样。
现 在 正 是 枝 繁 叶 茂 的 时 节。 这 棵 榕 树 好 像 在 把 它 的 全 部 生 命 力 展 示 给 我 们 看。 那 么 多 的 绿 叶, 一 簇 堆 在 另 一 簇 的 上 面, 不 留 一 点 儿 缝 隙。 翠 绿 的 颜 色 明 亮 地 在 我 们 的 眼 前 闪 耀, 似 乎 每 一 片 树 叶 上 都 有 一 个 新 的 生 命 在 颤 动, 这 美 丽 的 南 国 的 树!
船 在 树 下 泊 了 片 刻, 岸 上 很 湿, 我 们 没 有 上 去。 朋 友 说 这 里 是 “ 鸟 的 天 堂 ”, 有 许 多 鸟 在 这 棵 树 上 做 窝, 农 民 不 许 人 去 捉 它 们。 我 仿 佛 听 见 几 只 鸟 扑 翅 的 声 音, 但 是 等 到 我 的 眼 睛 注 意 地 看 那 里 时, 我 却 看 不 见 一 只 鸟 的 影 子。 只 有 无 数 的 树 根 立 在 地 上, 像 许 多 根 木 桩。 地 是 湿的, 大 概 涨 潮 时 河 水 常 常 冲 上 岸 去。 “ 鸟 的 天 堂 ” 里 没 有 一 只 鸟, 我 这 样 想 到。 船 开 了, 一 个 朋 友 拨 着 船, 缓 缓 地 流 到 河 中 间 去。
第 二 天, 我 们 划 着 船 到 一 个 朋 友 的 家 乡 去, 就 是 那 个 有 山 有 塔 的 地 方。 从 学 校 出 发, 我 们 又 经 过 那 “ 鸟 的 天 堂 ”。
这 一 次 是 在 早 晨, 阳 光 照 在 水 面 上, 也 照 在 树 梢 上。 一 切 都 显 得 非 常 光 明。 我 们 的 船 也 在 树 下 泊 了 片 刻。
起 初 四 周 围 非 常 清 静。 后 来 忽 然 起 了 一 声 鸟 叫。 我 们 把 手 一 拍, 便 看 见 一 只 大 鸟 飞 了 起 来, 接 着 又 看 见 第 二 只, 第 三 只。 我 们 继 续 拍 掌, 很 快 地 这 个 树 林 就 变 得 很 热 闹 了。 到 处 都 是 鸟 声, 到 处 都 是 鸟 影。 大 的, 小 的, 花 的, 黑 的, 有 的 站 在 枝 上 叫, 有 的 飞 起 来, 在 扑 翅 膀。
作品三十八《夜间飞行的秘密》
(一)音频
(二)短文
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 来探路的。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它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节选自《夜间飞行的秘密》
(三)重点词汇
系着(jì zhe)
蝙蝠(biān fú)
碰着(pènɡ zháo)
似的(shì de)
响个不停(xiǎnɡ ɡè bù tínɡ)
(四)短文(含注音)
两 百 多 年 前, 科 学 家 做 了 一 次 实 验。 他 们 在 一 间 屋 子 里 横 七 竖 八 地 拉 了 许 多 绳 子, 绳 子 上 系 着 许 多 铃 铛, 然 后 把 蝙 蝠 的 眼 睛 蒙 上, 让 它 在 屋 子 里 飞。 蝙 蝠 飞 了 几 个 钟 头, 铃 铛 一 个 也 没 响, 那 么 多 的 绳 子, 它 一 根 也 没 碰 着。
科 学 家 又 做 了 两 次 实 验: 一 次 把 蝙 蝠 的 耳 朵 塞 上, 一 次 把 蝙 蝠 的 嘴 封 住, 让 它 在 屋 子 里 飞。 蝙 蝠 就 像 没 头 苍 蝇 似 的 到 处 乱 撞, 挂 在 绳 子 上 的 铃 铛 响 个 不 停。
三 次 实 验 的 结 果 证 明, 蝙 蝠 夜 里 飞 行, 靠 的 不 是 眼 睛, 而 是 靠 嘴 和 耳 朵 配 合 起 来 探 路 的。
后 来, 科 学 家 经 过 反 复 研 究, 终 于 揭 开 了 蝙 蝠 能 在 夜 里 飞 行 的 秘 密。 它 一 边 飞, 一 边 从 嘴 里 发 出 超 声 波。 而 这 种 声 音, 人 的 耳 朵 是 听 不 见 的, 蝙 蝠 的 耳 朵 却 能 听 见。 超 声 波 向 前 传 播 时, 遇 到 障 碍 物 就 反 射 回 来, 传 到 蝙 蝠 的 耳 朵 里, 它 就 立 刻 改 变 飞 行 的 方 向。
知 道 蝙 蝠 在 夜 里 如 何 飞 行, 你 猜 到 飞 机 夜 间 飞 行 的 秘 密 了 吗? 现 代 飞 机 上 安 装 了 雷 达, 雷 达 的 工 作 原 理 与 蝙 蝠 探 路 类 似。 雷 达 通 过 天 线 发 出 无 线 电 波, 无 线 电 波 遇 到 障 碍 物 就 反 射 回 来, 被 雷 达 接 收 到, 显 示 在 荧 光 屏 上。 从 雷 达 的 荧 光 屏 上, 驾 驶 员 能 够 清 楚 地 看 到 前 方 有 没 有 障 碍 物, 所 以 飞 机 飞 行 就 更 安 全 了。
作品三十九《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音频
(二)短文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 幅画长五百二十八厘米,高二十四点八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 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 // 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节选自《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滕明道)
(三)重点词汇
汴梁(Biàn liánɡ)
时候(shí hou)
官吏(ɡuān lì)
热闹(rèn ao)
招牌(zhāo pai)
作坊(zuō fanɡ)
茶馆(chá ɡuǎnr)
溜达(liū da)
一乘(yí shènɡ)
拽住(zhuài zhù)
马笼头(mǎ lónɡ tou)
倒把(dào bǎ)
(四)短文(含注音)
北 宋 时 候, 有 位 画 家 叫 张 择 端。 他 画 了 一 幅 名 扬 中 外 的 画 《 清 明 上 河 图 》。 这 幅 画 长 五 百 二 十 八 厘 米, 高 二 十 四 点 八 厘 米, 画 的 是 北 宋 都 城 汴 梁 热 闹 的 场 面。 这 幅 画 已 经 有 八 百 多 年 的 历 史 了, 现 在 还 完 整 地 保 存 在 北 京 的 故 宫 博 物 院 里。
张 择 端 画 这 幅 画 的 时 候, 下 了 很 大 的 功 夫。 光 是 画 上 的 人 物, 就 有 五 百 多 个: 有 从 乡 下 来 的 农 民, 有 撑 船 的 船 工, 有 做 各 种 买 卖 的 生 意 人, 有 留 着 长 胡 子 的 道 士, 有 走 江 湖 的 医 生, 有 摆 小 摊 的 摊 贩, 有 官 吏 和 读 书 人, 三 百 六 十 行, 哪 一 行 的 人 都 画 在 上 面 了。
画 上 的 街 市 可 热 闹 了。 街 上 有 挂 着 各 种 招 牌 的 店 铺、 作 坊、 酒 楼、 茶 馆, 走 在 街 上 的, 是 来 来 往 往、 形 态 各 异 的 人: 有 的 骑 着 马, 有 的 挑 着 担, 有 的 赶 着 毛 驴, 有 的 推 着 独 轮 车, 有 的 悠 闲 地 在 街 上 溜 达。 画 面 上 的 这 些 人, 有 的 不 到 一 寸, 有 的 甚 至 只 有 黄 豆 那 么 大。 别 看 画 上 的 人 小, 每 个 人 在 干 什 么, 都 能 看 得 清 清 楚 楚。
最 有 意 思 的 是 桥 北 头 的 情 景: 一 个 人 骑 着 马, 正 往 桥 下 走。 因 为 人 太 多, 眼 看 就 要 碰 上 对 面 来 的 一 乘 轿 子。 就 在 这 个 紧 急 时 刻, 那 个 牧 马 人 一 下 子 拽 住 了 马 笼 头, 这 才 没 碰 上 那 乘 轿 子。 不 过, 这 么 一 来, 倒 把 马 右 边 的 两 头 小 毛 驴 吓 得 又 踢 又 跳。 …
作品四十《一粒种子造福世界》
(一)音频
(二)短文
二〇〇〇年,中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八年后,名誉董事长袁隆平所持有的股份以市值计算已经过亿。从此,袁隆平又多了个“首富科学家”的名号。而他身边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却很难把这位老人和“富翁”联系起来。
“他哪里有富人的样子。”袁隆平的学生们笑着议论。在学生们的印象里,袁老师永远黑黑瘦瘦,穿一件软塌塌的衬衣。在一次会议上,袁隆平坦言:“不错,我身价二〇〇八年就一千零八亿了,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六千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五十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十五块钱的衬衫,穿着很精神。”袁隆平认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搞科学研究就是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
在工作人员眼中,袁隆平其实就是一位身板硬朗的“人民农学家”,“老人下田从不要人搀扶,拿起套鞋,脚一蹬就走”。袁隆平说:“我有八十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袁隆平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钓鱼、打排球、听音乐……他说,就是喜欢这些//不花钱的平民项目。
二〇一〇年九月,袁隆平度过了他的八十岁生日。当时,他许了个愿:到九十岁时,要实现亩产一千公斤!如果全球百分之五十的稻田种植杂交水稻,每年可增产一点五亿吨粮食,可多养活四亿到五亿人口。
——节选自《一粒种子造福世界》(刘畅)
(三)重点词汇
富翁(fù wēng)
心思(xīn si)
踏实(tā shi)
(四)短文(含注音)
二 〇 〇 〇 年, 中 国 第 一 个 以 科 学 家 名 字 命 名 的 股 票 “ 隆 平 高 科 ” 上 市。 八 年 后, 名 誉 董 事 长 袁 隆 平 所 持 有 的 股 份 以 市 值 计 算 已 经 过 亿。 从 此, 袁 隆 平 又 多 了 个 “ 首 富 科 学 家 ” 的 名 号。 而 他 身 边 的 学 生 和 工 作 人 员, 却 很 难 把 这 位 老 人 和 “ 富 翁 ” 联 系 起 来。
“ 他 哪 里 有 富 人 的 样 子。 ” 袁 隆 平 的 学 生 们 笑 着 议 论。 在 学 生 们 的 印 象 里, 袁 老 师 永 远 黑 黑 瘦 瘦, 穿 一 件 软 塌 塌 的 衬 衣。 在 一 次 会 议 上, 袁 隆 平 坦 言: “ 不 错, 我 身 价 二 〇 〇 八 年 就 一 千 零 八 亿 了, 可 我 真 的 有 那 么 多 钱 吗? 没 有。 我 现 在 就 是 靠 每 个 月 六 千 多 元 的 工 资 生 活, 已 经 很 满 足 了。 我 今 天 穿 的 衣 服 就 五 十 块 钱, 但 我 喜 欢 的 还 是 昨 天 穿 的 那 件 十 五 块 钱 的 衬 衫, 穿 着 很 精 神。 ” 袁 隆 平 认 为, “ 一 个 人 的 时 间 和 精 力 是 有 限 的, 如 果 老 想 着 享 受, 哪 有 心 思 搞 科 研? 搞 科 学 研 究 就 是 要 淡 泊 名 利, 踏 实 做 人 ”。
在 工 作 人 员 眼 中, 袁 隆 平 其 实 就 是 一 位 身 板 硬 朗 的 “ 人 民 农 学 家 ”, “ 老 人 下 田 从 不 要 人 搀 扶, 拿 起 套 鞋, 脚 一 蹬 就 走 ”。 袁 隆 平 说: “ 我 有 八 十 岁 的 年 龄, 五 十 多 岁 的 身 体, 三 十 多 岁 的 心 态, 二 十 多 岁 的 肌 肉 弹 性。 ” 袁 隆 平 的 业 余 生 活 非 常 丰 富, 钓 鱼、 打 排 球、 听 音 乐 … 他 说, 就 是 喜 欢 这 些 不 花 钱 的 平 民 项 目。
二 〇 一 〇 年 九 月, 袁 隆 平 度 过 了 他 的 八 十 岁 生 日。 当 时, 他 许 了 个 愿: 到 九 十 岁 时, 要 实 现 亩 产 一 千 公 斤! 如 果 全 球 百 分 之 五 十 的 稻 田 种 植 杂 交
更多短文朗读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1-10 篇 (含注音 + 音频 + 建议收藏)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11-20 篇 (含注音 + 音频 + 建议收藏)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21-30 篇 (含注音 + 音频 + 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