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 1-10 篇 (含注音 + 音频 + 建议收藏)
简介
普通话短文朗读是从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50篇中随机选取一篇,
注意⚠️:这是官方提供的通用 50篇(其中10篇,其他编目见其他文章),但不同省市不同地区在教材选篇上会有细微调整,建议备考的同学以实际考试地区提供的作品为准
考试评分细则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卷结构及评分细则
这一项考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重点考查语音、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等。这一项在测试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应试人事先必须投入精力,认真准备。
应试人在这一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发音准确清晰,避免漏字、添字、错字。
-
2、不能回读,即使发现某个字读错了,也不要重读。回读会造成不连贯,测试员会扣分。
-
3、不要出现字化、词化的现象。很多应试人在朗读时,为了读准,一个字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着读,听起来很不流畅,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感觉。
-
4、重视语调问题,要自然流畅,不要带朗诵腔、播音腔,因为一旦把握不好,会使人感到太夸张、不自然。另外,还要注意方言语调的纠正,特别是轻重音的问题。方言语调主要表现在字调、句调、轻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要想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在纠正方言语调上下大工夫。
-
5、语速要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应试人对所读作品不熟,或普通话水平较差时,为了每个字都读对,就会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导致语速过慢;而当心情过于紧张时,语速会过快。这样都会失分。语速过快还容易漏字、添字、吃字。
-
6、注意“儿”的处理,要判断什么时候读成儿化韵,什么时候直接把“儿”音节读出来。
-
7、叠字形容词中的ABB式、AABB式,除部分口语中习惯读变调的情况外,其他的在朗读中都可以读变调。
-
8、停顿、断句要得当,否则可能造成歧义或割裂句子的完整
作品一 《北京的春节》
(一)音频
(二)短文
《北京的春节》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儿,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一一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三)重点词汇
规矩(guī ju)
差不多(chà bù duō)
初旬(chū xún)
最冷(zuì lěng)
腊八粥(là bā zhōu)
腊八蒜(là bā suàn)
蒜瓣(suàn bànr)
放进(fàng)
封起来(fēng qǐ lái)
翡翠(fěi cuì)
辣味(là wèir)
杂拌儿(zá bànr)
榛子(zhēn zi)
蜜饯(mì jiàn)
掺和(chān huo)
零七八碎儿(líng qī bā suìr)
爆竹(bào zhú)
玩意儿(wán yìr)
风筝(fēng zheng)
空竹(kōng zhú)
万象更新(wàn xiàng gēng xīn)
一擦黑儿(yì cā hēir)
长方块(cháng fāng kuàir)
又甜又黏(yòu tián yòu nián)
更忙(gèng máng)
年糕(nián gāo)
(四)短文(含注音)
北京的春节
照
北京
的
老规矩
,
春节
差不多
在
腊月
的
初旬
就
开始
了
。
“腊七腊八
,
冻死寒鸦”
,
这
是
一年
里
最冷
的
时候
。
在
腊八
这天
,
家家
都
熬
腊八粥
。
粥
是
用
各种
米
,
各种
豆
,
与
各种
干果
熬成
的
。
这
不是
粥
,
而是
小型
的
农业
展览会
。
除此之外
,
这
一天
还要
泡
腊八蒜
。
把
蒜瓣
放进
醋
里
,
封
起来
,
为
过年
吃
饺子
用
。
到
年底
,
蒜
泡得
色
如
翡翠
,
醋
也
有了
些
辣味
,
色味双美
,
使人
忍不住
要
多
吃
几个
饺子
。
在
北京
,
过年
时
,
家家
吃
饺子
。
孩子们
准备
过年
,
第一件
大事
就是
买
杂拌儿
。
这
是
用
花生
、
胶枣
、
榛子
、
栗子
等
干果
与
蜜饯
掺和
成
的
。
孩子们
喜欢
吃
这些
零七八碎儿
。
第二件
大事
是
买
爆竹
,
特别
是
男孩子们
。
恐怕
第三件
事
才
是
买
各种
玩意儿
——
风筝
空竹
、
口琴
等
。
孩子们
欢喜
,
大人们
也
忙乱
。
他们
必须
预备
过年
吃
的
、
喝
的
、
穿
的
、
用
的
,
好在
新年
时
显出
万象更新
的
气象
。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
,
差不多
就是
过
春节
的
“彩排”
。
天一
擦黑儿
,
鞭炮
响起来
,
便
有了
过年
的
味道
。
这
一天
,
是
要
吃
糖
的
,
街上
早
有
好多
卖
麦芽糖
与
江米糖
的
,
糖形
或
为
长方块
或
为
瓜形
,
又甜
又黏
,
小孩子们
最喜欢
。
过了
二十三
,
大家
更
忙
。
必须
大扫除
一次
,
还要
把
肉
、
鸡
、
鱼
、
青菜
年糕
什么
的
都
预备
充足
——
店
//铺
多数
正月初一
到
初五
关门
,
到
正月初六
才
开张
。
作品二 《春》
(一)音频
(二)短文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重点词汇
盼望( pàn wàng)
睡醒 (shuì xǐng)
欣欣然( xīn xīn rán)
朗润( lǎng rùn)
涨起来 (zhǎng qǐ lái)
太阳( tài yáng)
嫩嫩的( nèn nèn de)
瞧去( qiáo qù)
打两个滚( dǎ liǎng gè gǔnr)
踢几脚球( tī ji jiǎo qiúr)
迷藏 (mí cáng)
轻悄悄 (qīng qiāo qiāo)
软绵绵 (ruǎn mián mián)
抚摸 (fǔ mō)
青草味儿 (qīng cǎo wèir)
酝酿 (yùn niàng)
鸟儿( niǎo ér)
繁花绿叶( fán huā lǜ yè)
喉咙( hóu lóng)
宛转(wǎn zhuǎn)
应和 (yìng hè)
嘹亮( liáo liàng)
笼着( lóng zhe)
薄烟( bó yān)
树叶儿( shù yèr)
小草儿( xiǎo cǎor)
黄晕( huáng yùn)
烘托 (hōng tuō)
乡下( xiāng xia)
披着蓑( pī zhe suō)
戴着笠( dài zhe lì)
稀稀疏疏( xī xī shū shū)
风筝 (fēng zheng)
(四)短文(含注音)
春
盼望着
,
盼望着
,
东风
来了
,
春天
的
脚步
近了
。
一切
都
像
刚
睡醒
的
样子
,
欣欣然
张开
了
眼
。
山
朗润
起来
了
,
水
涨
起来
了
,
太阳
的
脸
红
起来
了
。
小草
偷偷地
从
土里
钻
出来
,
嫩嫩的
,
绿绿的
。
园子
里
,
田野
里
,
瞧去
,
一大片
一大片
满
是的
。
坐着
,
趟着
,
打
两个
滚
,
踢
几脚
球
,
赛
几趟
跑
,
捉
几回
迷藏
。
风
轻悄悄
的
,
草
软绵绵
的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不错
的
,
像
母亲
的
手
抚摸
着
你
。
风
里
带来
些
新翻
的
泥土
的
气息
,
混
着
青草
味儿
,
还有
各种
花
的
香
,
都
在
微微
湿润
的
空气
里
酝酿
。
鸟儿
将
巢
安
在
繁花
绿叶
当中
,
高兴
起来
了
,
呼朋引伴
地
卖弄
清脆
的
喉咙
,
唱出
宛转
的
曲子
,
跟
轻风
流水
应和
着
。
牛背
上
牧童
的
短笛
,
这
时候
也
成天
嘹亮
地
响
着
。
雨
是
最
寻常
,
一下
就是
三两天
。
可别
恼
。
看
,
像
牛毛
,
像
花针
,
像
细丝
,
密密
地
斜织
着
,
人家
屋顶
上
全
笼
着
一层
薄烟
。
树叶儿
却
绿
得
发亮
,
小草儿
也
青
得
逼
你的
眼
。
傍晚
时候
,
上灯
了
,
一点点
黄晕
的
光
,
烘托
出
一片
安静
而
和平
的
夜
。
在
乡下
,
小路
上
,
石桥
边
,
有
撑起
伞
慢慢
走着
的
人
;
地里
还有
工作
的
农民
,
披着
蓑
戴着
笠
。
他们
的
房屋
,
稀稀疏疏
的
,
在
雨
里
静默
着
。
天上
风筝
渐渐
多
了
,
地上
孩子
也
多
了
。
城里
乡下
,
家家户户
,
老老小小
,
也
赶趟儿
似的
,
一个个
都
出来
作品三 《匆匆》
(一)音频
(二)短文
《匆匆》文/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白白走这—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三)重点词汇
聪明(cōng míng)
一去不复返(yí qù bù fù fǎn)
尽管(jǐn guǎn)
脚啊(jiǎo a)
旋转(xuán zhuǎn)
凝然(níng rán)
遮挽(zhē wǎn)
伶伶俐俐(líng líng lì lì)
再见(zài jiàn)
影儿(yǐng er)
徘徊(pái huái)
轻烟(qīng yān)
薄雾(bó wù)
蒸融(zhēng róng)
(四)短文(含注音)
燕子 去了, 有 再来 的时候; 杨柳 枯了, 有 再青 的时候; 桃花 谢了, 有 再开 的时候。 但是, 聪明 的, 你 告诉 我, 我们 的 日子 为什么 一去不复返 呢? —— 是 有人 偷了 他们 罢: 那 是谁? 又 藏在 何处 呢? 是 他们 自己 逃走 了 罢: 现在 又 到了 哪里 呢?
去的 尽管 去了, 来的 尽管 来着; 去来 的 中间, 又 怎样 地 匆匆 呢? 早上 我 起来 的时候, 小屋 里 射进 两三方 斜斜 的 太阳。 太阳 他 有脚 啊, 轻轻悄悄 地 挪移 了; 我 也 茫茫然 跟着 旋转。 于是—— 洗手 的时候, 日子 从 水盆 里 过去; 吃饭 的时候, 日子 从 饭碗 里 过去; 默默 时, 便 从 凝然 的 双眼 前 过去。 我 觉察 他 去的 匆匆 了, 伸出手 遮挽 时, 他 又 从 遮挽 着 的 手边 过去; 天黑 时, 我 躺在床上, 他 便 伶伶俐俐 地 从 我 身上 跨过, 从 我 脚边 飞去 了。 等 我 睁开眼 和 太阳 再见, 这 算 又 溜走 了 一日。 我 掩着面 叹息, 但是 新来 的 日子 的 影儿 又 开始 在 叹息 里 闪过 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品四 《聪明在于学习》
(一)音频
(二)短文
《聪明在于学习》文/华罗庚
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耐性和韧性,他们一旦碰了钉子,走了弯路,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研究才能。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和作家,都是经过很多次失败,走过很多弯路才成功的。有人看见一个作家写出一本好小说,或者看见一个科学家发表几篇有分量的论文,便仰慕不已,很想自己能够信手拈来,妙手成章,一觉醒来,誉满天下。其实,成功的作品和论文只不过是作家、学者们整个创作和研究中的极小部分,甚至数量上还不及失败作品的十分之一。大家看到的只是他们成功的作品,而失败的作品是不会公开发表出来的。
要知道,一个科学家在攻克科学堡垒的长征中,失败的次数和经验,远比成功的经验要丰富、深刻得多。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因此气馁。在进行研究时,研究方向不正确,走了些岔路,白费了许多精力,这也是常有的事。但不要紧,可以再调换方向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己有的经验,再继续前进。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所谓天才,就是坚持不断地努力。有些人也许觉得我在数学方面有什么天分,//其实从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分的。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是说来奇怪,从初中二年级以后,我就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因为我认识到既然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点儿时间来学习。别人学一小时,我就学两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得以不断提高。
一直到现在我也贯彻这个原则:别人看一篇东西要三小时,我就花三个半小时。经过长期积累,就多少可以看出成绩来。并且在基本技巧烂熟之后,往往能够一个钟头就看懂一篇人家看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所以,前一段时间的加倍努力,在后一段时间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是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三)重点词汇
耐性(nài xìng)
韧性(rèn xìng)
怀疑(huái yí)
研究(yán jiū)
分量(fèn liàng)
仰慕不已(yǎng mù bù yǐ)
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
妙手成章(miào shǒu chéng zhāng)
誉满天下(yù mǎn tiān xià)
创作(chuàng zuò)
甚至(shèn zhì)
不及(bù jí)
堡垒(bǎo lěi)
长征(cháng zhēng)
次数(cì shù)
丰富(fēng fù)
应该(yīng gāi)
气馁(qìn ěi)
进行(jìn xíng)
岔路(chà lù)
调换(diào huàn)
善于(shàn yú)
前进(qián jìn)
觉得(jué dé)
天分(tiān fèn)
(四)短文(含注音)
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耐性和韧性,他们一旦碰了钉子,走了弯路,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研究才能。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和作家,都是经过很多次失败,走过很多弯路才成功的。有人看见一个作家写出一本好小说,或者看见一个科学家发表几篇有分量的论文,便仰慕不已,很想自己能够信手拈来,妙手成章,一觉醒来,誉满天下。其实,成功的作品和论文只不过是作家、学者们整个创作和研究中的极小部分,甚至数量上还不及失败作品的十分之一。大家看到的只是他们成功的作品,而失败的作品是不会公开发表出来的。
要知道,一个科学家在攻克科学堡垒的长征中,失败的次数和经验,远比成功的经验要丰富、深刻得多。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因此气馁。在进行研究时,研究方向不正确,走了些岔路,白费了许多精力,这也是常有的事。但不要紧,可以再调换方向进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己有的经验,再继续前进。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所谓天才,就是坚持不断地努力。有些人也许觉得我在数学方面有什么天分,其实从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分的。我读小学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是说来奇怪,从初中二年级以后,我就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因为我认识到既然我的资质差些,就应该多用点儿时间来学习。别人学一小时,我就学两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得以不断提高。
一直到现在我也贯彻这个原则:别人看一篇东西要三小时,我就花三个半小时。经过长期积累,就多少可以看出成绩来。并且在基本技巧烂熟之后,往往能够一个钟头就看懂一篇人家看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所以,前一段时间的加倍努力,在后一段时间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是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作品五 《大匠无名》
(一)音频
(二)短文
《大匠无名》文/单霁翔 诵/秋蝉
去过故宫大修现场的人,就会发现这里和外面工地的劳作景象有个明显的区别:这里没有起重机,建筑材料都是以手推车的形式送往工地,遇到人力无法运送的木料时,工人们会使用百年不变的工具——滑轮组。故宫修缮,尊重着“四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型制。在不影响体现传统工艺技术手法特点的地方,工匠可以用电动工具,比如开荒料、截jie2头。大多数时候工匠都用传统工具:木匠画线用的是墨斗dou3、画签、毛笔、方尺、杖竿gan1、五尺;加工制作木构件使用的工具有锛ben1、凿、斧、锯、刨bao4等等。
最能体现大修难度的便是瓦作中“苫背”的环节。“苫shan4背”是指在房顶做灰背的过程,它相当于为木建筑添上防水层。有句口诀是三浆三压,也就是上三遍石灰浆,然后再压上三遍。但这是个虚数。今天是晴天,干得快,三浆三压硬度就能符fu2合要求,要是赶上阴天,说不定就要六浆六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漏雨,而这对建筑的损坏是致命的。
“工”字早在殷墟甲骨卜bu3辞中就已经出现过。《周官》与《春秋左传》记载zai3周王朝与诸侯都设有掌管营造的机构。无数的名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宏伟的建筑,但却//很少被列入史籍,扬名于后世。
匠人之所以称之为“匠”,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某种娴熟的技能,毕竟技能还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熟能生巧”,但蕴藏在“手艺”之上的那种对建筑本身的敬畏和热爱却需要从历史的长河中去寻觅。
将壮丽的紫禁城完好地交给未来,最能仰仗的便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匠人。故宫的修护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而他们就是最好的接力者。
——节选自节选自单霁翔《大匠无名》
(三)重点词汇
修缮(xiū shàn)
地方(dì fang)
截头(jié tóu)
木匠(mù jiang)
墨斗(mò dǒu)
杖竿(zhàng gān)
锛(bēn)
刨(bào)
苫背(Shàn bèi)
三浆三压(sān jiāng sān yā)
符合(fú hé)
疏漏(shū lòu)
致命(zhì mìng)
殷墟(Yīn xū)
卜辞(bǔ cí)
左传(Zuǒ zhuàn)
记载(jì zǎi)
营造(yíng zào)
(四)短文(含注音)
去过故宫大修现场的人,就会发现这里和外面工地的劳作景象有个明显的区别:这里没有起重机,建筑材料都是以手推车的形式送往工地,遇到人力无法运送的木料时,工人们会使用百年不变的工具——滑轮组。故宫修缮,尊重着“四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型制。在不影响体现传统工艺技术手法特点的地方,工匠可以用电动工具,比如开荒料、截头。大多数时候工匠都用传统工具:木匠画线用的是墨斗、画签、毛笔、方尺、杖竿、五尺;加工制作木构件使用的工具有锛、凿、斧、锯、刨等等。
最能体现大修难度的便是瓦作中“苫背”的环节。“苫背”是指在房顶做灰背的过程,它相当于为木建筑添上防水层。有句口诀是三浆三压,也就是上三遍石灰浆,然后再压上三遍。但这是个虚数。今天是晴天,干得快,三浆三压硬度就能符合要求,要是赶上阴天,说不定就要六浆六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漏雨,而这对建筑的损坏是致命的。
“工”字早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过。《周官》与《春秋左传》记载周王朝与诸侯都设有掌管营造的机构。无数的名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宏伟的建筑,但却很少被列入史籍,扬名于后世。
匠人之所以称之为“匠”,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某种娴熟的技能,毕竟技能还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熟能生巧”,但蕴藏在“手艺”之上的那种对建筑本身的敬畏和热爱却需要从历史的长河中去寻觅。
将壮丽的紫禁城完好地交给未来,最能仰仗的便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匠人。故宫的修护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而他们就是最好的接力者。
作品六 《大自然的语言》
(一)音频
(二)短文
《大自然的语言》文/竺可桢 诵/秋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节选自节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三)重点词汇
渐渐(jiàn jiàn)
苏醒(sū xǐng)
融化(róng huà)
萌发(méng fā)
次第(cì dì)
翩然(piān rán)
转入(zhuǎn rù)
孕育(yùn yù)
成熟(chéng shú)
簌簌(sù sù)
活跃(huó yuè)
北雁南飞(běi yàn nán fēi)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
呈现(chéng xiàn)
衰草连天(shuāi cǎo lián tiān)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
亚热带( yàr è dài)
周而复始(zhōu er fù shǐ)
传语(chuán yǔ)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
物候(wù hòu)
农谚(nóng yàn)
荣枯(róng kū)
时节(shí jié)
(四)短文(含注音)
《大自然的语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作品七 《当今“千里眼”》
(一)音频
(二)短文
《当今“千里眼”》 文/王雄 诵/秋蝉
当高速列车从眼前呼啸而过时,那种转瞬即逝的感觉让人们不得不发问:高速列车跑得那么快,司机能看清路吗?
高速列车的速度非常快,最低时速标准是二百公里。且不说能见度低的雾霾天,就是晴空万里的大白天,即使是视力好的司机,也不能保证正确识别地面的信号。当肉眼看到前面有障碍时,已经来不及反应。
专家告诉我,目前,我国时速三百公里以上的高铁线路不设置信号机,高速列车不用看信号行车,而是通过列控系统自动识别前进方向。其工作流程为,由铁路专用的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来实现数据传输,控制中心实时接收无线电波信号,由计算机自动排列出每趟列车的最佳运行速度和最小行车间隔距离,实现实时追踪控制,确保高速列车间隔合理地安全运行。当然,时速二百至二百五十公里的高铁线路,仍然设置信号灯控制装置,由传统的轨道电路进行信号传输。
中国自古就有“千里眼”的传说,今日高铁让古人的传说成为现实。
所谓“千里眼”,即高铁沿线的摄像头,几毫米见方的石子儿也逃不过它的法眼。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沿线高速列车运行的信息,一旦//出现故障或者异物侵限,高铁调度指挥中心监控终端的界面上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框将目标锁定,同时,监控系统马上报警显示。调度指挥中心会迅速把指令传递给高速列车司机。
——节选自节选自王雄《当今“千里眼”》
(三)重点词汇
呼啸而过(hū xiào ér guò)
转瞬即逝(zhuǎn shùn jí shì)
不得不(bù dé bù)
二百(èr bǎi)
且不说(qiě bù shuō)
雾霾(wùmái)
即使(jí shǐ)
识别(shí bié)
障碍(zhàng’ài)
来不及(lái bù jí )
反应(fǎn yìng)
不设置(bú shè zhì)
列控(liè kòng)
数字(shù zì)
数据(shù jù)
实时(shí shí)
传输(chuán shū)
间隔(jiàn gé)
追踪(zhuī zōng)
仍然(réng rán)
装置(zhuāng zhì)
轨道(guǐ dào)
传说(chuán shuō)
沿线(yán xiàn)
摄像头(shè xiàng tóu)
石子儿(shí zǐr)
法眼(fǎ yǎn)
一旦(yí dàn)
(四)短文(含注音)
当高速列车从眼前呼啸而过时,那种转瞬即逝的感觉让人们不得不发问:高速列车跑得那么快,司机能看清路吗?
高速列车的速度非常快,最低时速标准是二百公里。且不说能见度低的雾霾天,就是晴空万里的大白天,即使是视力好的司机,也不能保证正确识别地面的信号。当肉眼看到前面有障碍时,已经来不及反应。
专家告诉我,目前,我国时速三百公里以上的高铁线路不设置信号机,高速列车不用看信号行车,而是通过列控系统自动识别前进方向。其工作流程为,由铁路专用的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来实现数据传输,控制中心实时接收无线电波信号,由计算机自动排列出每趟列车的最佳运行速度和最小行车间隔距离,实现实时追踪控制,确保高速列车间隔合理地安全运行。当然,时速二百至二百五十公里的高铁线路,仍然设置信号灯控制装置,由传统的轨道电路进行信号传输。
中国自古就有“千里眼”的传说,今日高铁让古人的传说成为现实。
所谓“千里眼”,即高铁沿线的摄像头,几毫米见方的石子儿也逃不过它的法眼。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沿线高速列车运行的信息,一旦出现故障或者异物侵限,高铁调度指挥中心监控终端的界面上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框将目标锁定,同时,监控系统马上报警显示。调度指挥中心会迅速把指令传递给高速列车司机。
作品八 《鼎湖山听泉》
(一)音频
(二)短文
《鼎湖山听泉》 文/谢大光 诵/秋蝉
从肇zhao4庆市驱车半小时左右,便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下了几天的小雨刚停,满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bo2雾。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cong2淙的泉声。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这是一座建于明代、规模宏大的岭南著名古刹。庭院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有一株与古刹cha4同龄的茶花,还有两株从斯里兰卡引种的、有二百多年树龄的菩提树。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蒙眬中,那滋润着鼎湖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节选自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三)重点词汇
肇庆(Zhào qìng)
鼎湖山(Dǐng hú Shān)
笼罩(lǒng zhào)
似的(shì de)
薄雾(bó wù)
淙淙(cóng cóng)
石缝(shí fèng)
涌流(yǒng liú)
交错流泻(jiāo cuò liú xiè)
石块(shí kuàir)
垫脚(diàn jiǎo)
湿漉漉(shīlùlù)
悠悠(yōu yōu)
活泼(huó po)
循着(xún zhe)
古刹(gǔ chà)
繁花似锦(fán huā sì jǐn)
古树参天(gǔ shù cān tiān)
斯里兰卡(Sī lǐ lán kǎ)
引种(yǐn zhòng)
二百(èr bǎi)
菩提(pú tí)
万籁俱寂(wàn lài jù jì)
聆听(líng tīng)
琵琶(pí pá)
清脆(qīng cuì)
(四)短文(含注音)
从肇庆市驱车半小时左右,便到了东郊风景名胜鼎湖山。下了几天的小雨刚停,满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这是一座建于明代、规模宏大的岭南著名古刹。庭院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有一株与古刹同龄的茶花,还有两株从斯里兰卡引种的、有二百多年树龄的菩提树。我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蒙眬中,那滋润着鼎湖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节选自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作品九 《读书人是幸福人》
(一)音频
(二)短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文/谢冕 诵/秋蝉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shen2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节选自节选自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四)重点词汇
幸福(xìng fú)
因为(yīn wèi)
拥有(yōng yǒu)
另一个(lìng yí gè)
浩瀚(hào hàn)
却为(què wéi)
不幸(bú xìng)
补偿(bǔ cháng)
丧失(sàng shī)
精神(jīng shén)
欣悦(xīn yuè)
闻知(wén zhī)
然而(rán’ér)
多识了(dūo shí le)
上溯(shàng sù)
饱览(bǎo lǎn)
加惠(jiā huì)
知识(zhī shi)
陶冶(táo yě)
著述(zhù shù)
学得(xué dé)
论语(Lún yǔ)
清脆(qīng cuì)
(四)短文(含注音)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节选自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作品十 《繁星》
(一)音频
(二)短文
《繁星》 文/巴金 诵/秋蝉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mei4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节选自节选自巴金《繁星 》
(三)重点词汇
星天( xīng tiān )
纳凉(nà liáng)
一切 (yí qiè )
仿佛(fǎng fú)
觉得(jué dé)
一些(yì xiē)
认得(rèn de)
很熟了(hěn shú le)
悬着(xuán zhe)
半明半昧(bàn míng bàn mèi)
模糊(mó hu)
萤火虫(yíng huǒ chóng)
眨眼(zhǎ yǎn)
沉睡(chén shuì)
哥伦波(Gē lún bō)
(四)短文(含注音)
《繁星》 文/巴金 诵/秋蝉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portant;
}